close

大家好我是薯條,想跟大家討論一下有趣的話題~cool   

(喜歡的話可以來粉絲團幫我們按個讚,謝謝 :D     →薯條電影院)

前陣子看了《監獄學園》,漫畫提到"史丹佛監獄實驗 (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) "

回想起五年前看過得的"判獄風雲",正是以這個實驗為主軸改編的電影,想再次回味一下,剛好找到了也是以這個實驗為題材,2015最新的"史丹佛監獄實驗 "同名電影!與之前翻拍的電影不同,2015上映的"史丹佛監獄實驗"同名電影,更加地重現了當時實驗的過程。

 

《監獄學園》中提到的〝史丹佛監獄實驗 〞

 

 

 

"史丹佛監獄實驗"概述 

總結:

原本是善良的天使,在種種環境因素之下成為墮落天使,甚至所謂的「撒旦」。由善變惡,這就是"史丹佛監獄實驗"所觀察出的現象,又稱做"路西法效應"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補充:小說&電影相關資訊:

1971年史丹佛監獄實驗

小說:

•1999年-《黑盒》

•2007年《路西法效應: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》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·津巴多所著,細敘述了史丹佛監獄實驗的經過,他就是實驗的主導者。

電影:

•2001年《死亡實驗》,改編自《黑盒》小說

•2010年《叛獄風雲》,翻拍自2001年的死亡實驗

•2015年《史丹佛監獄實驗》,則是更貼切於1971年的史丹佛監獄實驗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2010年的《判獄風雲》:
•與史丹佛監獄實驗不同的,科學家找來的實驗對像是自不同年齡和階層的健康公民。將其隨機分成兩組,由幾個人扮演“獄卒”來管理別人扮演的"囚犯",來模擬一周的監獄生活。為了更有戲劇性效果電影中,以某項事件的發生,成為引燃”囚犯”暴動的最終導火線,將整部電影的氛圍推向最高潮,
 
•2010年《叛獄風雲》,其實是翻拍自2001年的德國電影"死亡實驗",兩者的海報比較後,可以看到2010年的版本有向前部致敬的味道:
 
2015年的《史丹佛監獄實驗》:
•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·津巴多在1971年做了一項模擬心理實驗,這項實驗後來被人們稱為斯坦福監獄實驗(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,SPE)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
•為了驗證社會環境對人的行為究竟會產生何種程度的影響,以及社會制度能以何種方式控制個體行為,主宰個體人格、價值觀念和信念,津巴多博士在報紙上發佈了一則廣告: “尋找大學生參加監獄生活實驗,酬勞是每天15美元,期限為兩周”。最後有24名學生,他們被隨機分成三組:9名看守,9名犯人,6名候補。為了讓情境更加逼真,斯坦福大學一棟教學樓的地下室被改造成了監獄,看守們配發了警棍、手銬、警服、墨鏡;犯人們則由真正的警察從家中將他們逮捕,之後要求犯人們換上囚衣、不許使用自己的名字,只能使用數字代號作為自己的身份、戴上手銬、要求服從監獄的管理圈。
•很快,所有人都在這種模擬的情境或氛圍中投入了自己的角色..............就連津巴多教授本人也陷入到了自己“監獄長” 的角色中,在實驗結束後,通過回看實驗錄像,他發現自己在監獄中走動時下意識地背著雙手,而這正是將自己當做監獄最高管理者的典型體態語言。
            (電影劇照:"監獄"中的實驗對象們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電影劇照:"監獄"中的監控者們,但最後也深陷實驗之中)
 
電影演員: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Tye Sheridan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《移動迷宮》的李基弘
(最近演了殭屍教戰守則、x戰警最新的獨眼龍)             
  Wolf也有演喔,屍迷看他應該會很不爽XD
 
 
兩部電影的不同之處:
1.受測對象:
《史丹佛監獄實驗》學生為受測對象;《判獄風雲》則以各年齡層的社會人士為主。
2.監控者的心態:
《史丹佛》有描述監控者心境上的轉變;《判獄》較沒有強調這一部分。
3.探監活動:
《史丹佛》有開放學生家長來"探監";《判獄》則無,且他們有種與外界完全隔離的感覺。
4.服裝:
《史丹佛》還原1970年代的服裝,說實在還蠻土的XD;《判獄》則較現代。
5."保釋"
《史丹佛》有所謂的"保釋"制度,讓受不了煎熬的學生提前離開;《判獄》則無。
6.囚犯死亡:
《史丹佛》中的囚犯學生心靜上雖有受到傷害,但身體基本上並無大礙;《判獄》中則發生了重大傷亡事件。
7.中途加入者:
《史丹佛》為了填補被"保釋"的學生,有再讓候補的同學中途加入;《判獄》則無。
8.實驗後的討論 
《史丹佛》在實驗結束後,有召回學生討論究竟發生什麼鬼事了!!?;《判獄》下次見面是在法庭上了,哈哈
    
基本上,先推薦大家看一下《判獄風雲》,這部電影比較符合好萊塢動作場面;等看完電影對路西法效應更有興趣的話,再回頭來看《史丹佛監獄實驗》,可能會更容易了解劇情喔!
 
補充:抵抗路析法效應之「十步法」
菲利普·津巴多於2007年出版《路西法效應》
•當中,他提出如何避免由善變惡的「路西法效應」,讓權利不會失控的「十步法」:
1.承認錯誤
2.保持思考
3.為自己的行為負責
4.別忘記自我
5.尊重正當權威,但反抗不公義的權威
6.融入群體中,但保有自己的獨立性
7. 對『框架』保持警惕
8. 以最佳的時間觀看事情【別太短視,但也不要宏觀得不切實際】
9.我不會為了安全的假像而犧牲個人或公民的自由
10.我會反抗任何不公的制度。
 
 
 
補充:1971年史丹佛監獄實驗的真實照片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薯條 的頭像
    薯條

    看電影愛呷薯條

    薯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